本篇文章给大家分享浅谈陶瓷釉上彩绘艺术,以及陶瓷上釉和彩绘对应的知识点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。
瓷器釉彩装饰的一种。又称“炉彩”。所谓釉上彩,就是先烧成白釉瓷器,在白釉上进行彩绘后,再入窑经摄氏600度至900度温度烘烤而成。釉上五彩,粉彩、珐琅彩都是釉上彩。
釉中彩: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瓷器装饰材料和技法。釉下彩:最早雏形可以追溯到宋代,一直延续至今。从时间上来说,釉下彩的年代更为久远,从传承上来讲,可以说釉上彩源于釉下彩。
所谓“釉下”,指的是陶瓷胎体,在施釉高温烧成前,就进行陶瓷彩绘(典型的代表就是“青花瓷”)彩绘之后再上釉烧成,此时的图案是被覆盖于陶瓷釉药之下的,因此被称为“釉下装饰”,简称“釉下”。
釉上彩,顾名思义,是在陶瓷的釉面之上进行彩绘装饰。这种技法通常是在瓷器已经经过一次烧制,也就是素烧之后,在釉面上使用各种彩料进行绘画,然后再进行低温烧制,使彩料固定在釉面上。釉上彩的特点是色彩鲜艳丰富,但因为彩料在釉面之上,所以相对容易磨损和褪色。
1、如果产品表面视觉平滑,有玻璃光泽,摸不着凹凸不平的花纹,那么它就应该是釉中彩或釉下彩了。安全性不同 釉中彩是陶瓷的彩烧温度达到釉料的熔融温度,陶瓷颜料在釉料熔融时沉入釉中,冷却后被釉层所覆盖。由于颜料不直接接触食物,使用时比较安全。
2、釉上彩和釉下彩有什么区别 产生的年代不同:釉下彩是最早的,从宋代一直延续至今;而釉上彩是明代从釉下青花彩绘的基础上所创造出来的。
3、外表不同:釉下彩色彩光润、表面平滑、永不褪色、即使久经磨蚀、只要釉面完好,并不会减少产品彩绘时的色泽鲜艳度。而釉上彩色料并没有与釉料融合,所绘制的纹样突出釉面,摸上去有手感,没有釉下彩光滑。分类不同:釉下彩绘主要以青花、釉里红以及釉下五彩为主。
4、历史起源不同 釉上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,例如北齐武平六年的范粹墓中就出土了精美的白彩绿彩器,晋代青瓷上也常见赫彩点饰。相比之下,釉下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末三国时期,尽管当时只是简单地用赫色颜料点彩装饰,并没有绘制复杂的纹饰。真正意义上的釉下彩绘瓷应在唐代出现。
5、外表特征不同:釉下彩的色彩光润、表面平滑,且色彩永不褪色。即使经过长时间磨损,只要釉面完好,其彩绘的色泽依然鲜艳。相比之下,釉上彩的色料并未与釉料融合,因此纹样突出于釉面,触摸时有手感,不如釉下彩光滑。分类差异:釉下彩主要分为青花、釉里红和釉下五彩等。
宣德年款 字体刚劲有力,自然大方,个别草率不拘。书写位置极多。明代中期彩绘瓷 青花瓷的特点:胎体细腻洁白、轻薄,釉层肥润,成化胎釉最好。钴料为国产平等青(陂塘青),色调淡雅清新。造型轻巧俊秀。纹饰布局疏朗。成化斗彩瓷 彩:起源于宣德,成熟于成化。是釉下彩和釉上彩结合的彩绘瓷。
制作这种专供帝王和赏赐宫廷贵人赏玩的珐琅彩瓷极度费工,不可能有很***展,乾隆以后就销声匿迹了。粉彩 粉彩瓷创烧于清代康熙晚期。它是在康熙五彩瓷基础上,受珐琅彩制作工艺影响而发明的一种釉上彩。由于它的色调淡雅柔和有粉润之美,故称为“粉彩”。 五彩 五彩是瓷器釉上彩绘方法的一种。
二是装饰华丽,绘瓷所使用的青花不仅作局部色彩点缀,而且还和红彩、绿彩共同当作主色调用。同时还将镂空工艺和彩绘结合。装饰内容广泛,常用的装饰纹样达几十种之多,最常见的是龙凤纹,还有蟠螭纹、花鸟纹等。 康雍乾之后,制瓷水平每况愈下,制作粗糙,俗味的吉祥图案增多。
清代五彩以康熙朝最负盛名,除常用的红、绿、黄、褐、紫彩外,还新配制了釉上蓝彩取代釉下青花,金彩和***也广泛应用,使之色彩更为瑰丽多姿、浓艳夺目。康熙五彩除在白瓷地上彩绘外,还在各色颜色釉器及各种瓷地上施彩,使得五彩瓷器别开生面,别具一格。
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:392 ***纳率:100% 帮助的人:1189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一图看懂瓷母的所有工艺! 第一层 珐琅彩胭脂地缠枝花,胭脂地中还使用轧道手法,使之显得更加华美有层次,所以又得美名锦上添花。
粉彩是清代康熙年间创烧的著名彩绘瓷器品种,一直沿用至今。康熙粉彩的创烧,为中国瓷器发展历史添加了隆重的一笔。六,浅绛彩:浅绛彩是清代末期创烧的,主要是以中国水墨画为主要题材,简单的分辨方法就是看起来有点像中国画。
关于浅谈陶瓷釉上彩绘艺术和陶瓷上釉和彩绘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,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,更多关于陶瓷上釉和彩绘、浅谈陶瓷釉上彩绘艺术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。
上一篇
潮州陶瓷彩绘
下一篇
白陶瓷锅内壁怎么清洗